11月11日下午,传媒学院副院长,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丁淑月博士、副教授在学院演播厅作了以“声音是有气质的”为主题的北京大学访问学术报告。校党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、文史学院院长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、音乐学院部分教师、传媒学院全体教师,部分学生代表等到场聆听,传媒学院负责人主持报告会。

传媒学院负责人在主持时说: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,学院以学者讲学方式进行党史学习是丰富四史学习的一种方式。北大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源头之一,北大精神也激励青年学子成才。我们要在党史的学习中吸收养分,做到‘学史明理,学史增信,学史崇德,学史力行’,增强‘四个意识’,坚定‘四个自信’,做到 ‘两个维护’,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优秀人才。”
丁淑月的讲座分为“北大精神”,“声音是有气质的”及“做一个爱国的音乐人”三个部分。她分享自己在北京大学访问期间的学习生活的小故事,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,由此总结出艺术的三大特征——艺术永远崇高、艺术永不过时、艺术充满可爱,可信。而声音,便是艺术中最重要的一个脉络,随后便又介绍了中国各个地区不同的语言声音风俗,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,为大家现场演绎。
报告指出:声音是心灵上的情感体现,是美学上的感受显现。声音的音量能说出一个人的素质,能使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仪态之感,而一个好的艺术声音表演者,更需使自己的声音表达得准确、清晰、生动、动听。语言的魅力始终来自自身的素养和素质,声音的气质,其实也是出自说话者本身,个人的气质提高,声音的气质也得到升华。
丁淑月博士以一种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,列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故事,让大家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,收获许多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,同时明白了个人修养对艺术的重要性,为传媒学子今后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。相信在不远的将来,传媒学子一定能大放光彩。
(来源:传媒学院 文/图:谢勇 审核:杨祖恩 编辑:高彪)